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回收资讯  >> 常见问题  >> 查看详情

黄埔五粮液回收之历史传承

发布日期:2023-06-20 14:50:51  浏览次数:158

黄埔专业五粮液回收商家《宏鑫商行》从事五粮液回收行业多年,经验丰富,并在业界获得很好的评价,本公司自开业以来有很多回收成功的案例,也得到个人,家庭,企业以很多客户的一致好评,本店铺把诚信摆在首要位置,本着“诚信为本”的原则,价格高于市场价,欢迎大家来电详谈.

黄埔五粮液回收之历史传承

黄埔五粮液酒回收是公司主导产品,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谷物为原料,以古法工艺配方酿造而成,是世界上率先采用五种粮食进行酿造的烈性酒.其多粮固态酿造历史传承逾千年,自盛唐时期的“重碧酒”即开始采用多粮酿造,公元765年,大诗人杜甫途经宜宾,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杨使君在东楼设宴,以重碧酒款待,杜甫饮后赞叹不已,写下了《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公元782年,经唐德宗下诏,重碧酒正式成为官方定制酒(郡酿).

北宋时期,宜宾大绅士姚君玉开设姚氏酒坊,在重碧酒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尝试,用高粱、大米、糯米、荞子和蜀黍五种粮食加上当地的安乐泉水酿成了姚子雪曲.公元1098年,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时任涪州别驾,居戎州(今宜宾),与当地名士多有交游,把酒言欢,写下了《安乐泉颂》盛赞姚子雪曲:“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晨药.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明初,陈氏家族创立“温德丰”酒坊,融合姚子雪曲酿制精要,将原五粮配方中的蜀黍替换为当时新从海外引进的玉米,最终形成了更趋完美的“陈氏配方”.

清末,邓子均继承“温德丰”酒坊后,将其改名为“利川永”;1909年,邓子均携酒参加当地名流宴会,晚清举人杨惠泉品尝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姚子雪曲名字虽雅,但不足以反映韵味,既然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言毕,举座为之喝彩,邓子均欣然采纳,五粮液自此正式得名.

1952年,利川永、长发升、全恒昌、天锡福、张万和、钟三和、听月楼、刘鼎兴等8家宜宾最著名的古传老酒坊,组建成立联营社,邓子均献出陈氏秘方,并出任技术指导;1959年,更名为五粮液酒厂.

1963年,五粮液首次参加全国评酒大会,此次评酒会采用混合编组、密码编号,对所有参评白酒不分香型进行盲评,因会议规格之高、涵盖酒样之多、覆盖范围之广、评判标准之严远超以往,被广泛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国性评酒会.会上,专家高度赞赏五粮液酒“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因与九百多年前黄庭坚对五粮液前身“姚子雪曲”的评价高度契合,而成酒业佳话.最终五粮液在众多白酒品类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国家名酒”称号,与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茅台、西凤酒、汾酒、董酒一同被业界称为“老八大名酒”,并在其后连续三届的全国评酒会中以稳定如一的高品质蝉联国家名优白酒金质奖章.

1978年,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所长华罗庚指导公司运用优选法和统筹法开展实验,在成功研制出低度五粮液后,欣然题诗纪念:“名酒五粮液,优选味更醇;省粮五百担,产量增五成.豪饮李太白,雅酌陶渊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1972年,白酒勾调鼻祖与创始人、五粮液酒厂总技师范玉平针对不同产品风格特点,以酒调酒,独创“缓冲、烘托、平衡”的“范氏勾调技术”,得到国家商业部、轻工部高度重视,被行业广泛借鉴、全面应用;1989年,公司与中科院共同研发计算机勾调专家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数据化与人工感官化的有机结合,大幅提升了勾调效率和产品质量,荣获国家商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被业界誉为“勾调双绝”.